天津北方网讯:商场总是有过不完的“节日”,从传统节庆的春节、元宵节,到西方舶来的情人节、万圣节,加上传统节日衍生的“女神节”、“双十一”,花样百出的活动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。如今,以情结、场景、噱头带动消费增长的“节日经济”已经成为商业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,到商场过“节”也逐渐成为消费者青睐的消遣方式。
花样百出的“节日消费”成主流

在刚刚过去的周末,天津河东爱琴海购物公园、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、天津远洋未来广场等10余家购物中心,都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母亲节活动。抽奖、赠礼、折扣、送花……各式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光顾,特别是20-40岁的家庭,在本次“节日消费”中担当主力军。据了解,各大商场的珠宝饰品、化妆品专柜在母亲节+周末的效应下,销售额得到大幅提升,商场的餐饮商铺更是人满为患。不少消费者表示,许多商场活动在设计上十分贴心,把以往简单的一句母亲节祝福改变成更加温馨的方式,这也成为他们愿意参与到“节日消费”中来的主要理由。
“节日消费”为零售业注入活力

在消费持续回暖、国内消费不断升级的形势下,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渴望更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,给实体店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“节日消费”也成为其中重要的方式。零售行业在多方面提升消费体验,购物场景化、游戏化、智能化、时尚化趋势愈发明显,这些趋势也在“节日消费”中得到很好的体现。很多商场节日活动时融入科技和文化元素,向消费者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、体验性的新产品,在构筑空间环境的情景化、消费圈层的共鸣度、业态跨界的想象力与商业美学的感染性等方面探索。
别让“节日消费”冲淡节日内涵

不可否认,“节日消费”确实有助于拉动内需、刺激消费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繁荣市场。但与此同时,过多的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单纯被商家看成营销商机和“卖点”,这严重背离了传统节日的本质,原本文化道德传承的功能逐渐被商业化,人们美好的情感传达也被消费所束缚影响。物质生活日益饱满的今天,消费只是欢度节日表达方式之一,不能成为唯一,在体验购物愉悦的同时,要时刻记得节日最本真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