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案件回放: 王先生从一老农处花了一万元买来一方婴儿拳头大小的“金印”,认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。到家后却被家人严厉斥责,王先生于是带着“金印”来到检验中心。检验中心的负责人王璇接过“金印”仔细端详,曾经手了20余万件金银首饰的王璇发现,这方“金印”的色泽偏暗,呈现暗金红,看起来很古旧,但黄金放久了的色泽与这方“金印”发出的色泽是不一样的。直觉告诉他,这方“金印”不像是黄金做的。
在对“金印”称重后,王璇利用X荧光光谱仪对“金印”进行成分鉴定。“珠宝及贵金属饰品的成分检测,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,国家规定至少要选取3个点进行检测。”王璇说。不一会儿,X荧光光谱仪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结果,“金印”的金含量为零,铜含量倒是达到了95%以上,这方“金印”的材料就是黄铜。王先生获得结果后,黯然离开。 |
骗局套路:不法分子常用黄铜合金冒充黄金,通常为了让黄铜似金,不法分子会将黄铜合金表明“做旧”,让市民无从分辨。同时,有的不法商贩会在黄金里“掺假”,然后冒充千足金出售。
专家提醒:市民买黄金制品时,若与市场价格相差太大,就需要提高警惕。一般市民无法确认黄金制品的黄金含量,所以最好在正规卖场选购。目前,本市所有珠宝商都必须在所售千足金饰品上打上商家标记,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了解清楚。
|
|
|
 |
案件回放:市民陈女士去年外出到云南旅游,花了2万多元从当地一家玉石店购买了一只色彩翠绿饱满的A货翡翠镯子。陈女士将镯子带回家,为了确认镯子的质地,拿到珠宝检验中心去检测,检测人员发现这只镯子充了胶。
检验中心负责人王璇告诉记者,陈女士拿来的翡翠镯子确实色彩翠绿饱满,可是通过仪器检测镯子的折射率,却发现与正常的翡翠折射率有出入,放入红外线光谱仪检测后,确定镯子的宝石属性,镯子也是翡翠材质,但红外线光谱仪分析镯子的有机成分,却发现翡翠镯子内被人充了胶。
“翡翠在行业内分为A货、B货、C货。A货翡翠是纯正的天然产品,玉质天然,原石原色,不经过‘人工处理’,所以价格昂贵。而对于这只填充了胶的玉石来说,很显然陈女士被人骗了。”王璇表示。 |
骗局套路:B货翡翠玉体内部含杂质较多,成色混浊不透。一些翡翠商为了以次充好,采用强酸对翡翠进行浸泡、腐蚀、去掉杂质。再用高温高压将环氧树脂灌入因强酸腐蚀而产生的微小裂缝中,起到填充稳固的作用。陈女士购得的,就是B货翡翠。至于C货翡翠,则是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,这类翡翠最不值钱。不法商贩往往用B货和C货冒充A货,牟取暴利。
专家提醒:A货翡翠其颜色不均匀,同一块玉石上的绿色经常不同。颜色与玉石底色的边界晕染,过度十分自然。由于结构致密细腻,互相撞击时可以听到似金属撞击的清脆声音,非常悦耳。 |
|